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促进 > 正文
防蚊灭蚊知识
发布日期:2017-08-29 09:21:52 来源:疾控妇幼科 责任编辑:年生义
防蚊灭蚊知识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虫媒急性传染病。乙脑的传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动物,其中猪和马是重要的传染源,这种疾病是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每年7-9月是乙脑的流行期。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将对预防控制乙脑起到重要作用。
一、蚊虫的危害及生活习性
蚊虫对人类的危害是骚扰和吸血,在吸血的同时会传播乙型脑炎、疟疾及登革热等传染病。
1.蚊虫的季节消长
蚊虫密度与季节气候十分密切,影响蚊虫季节消长的主要因素为温度、雨量及水体。我县每年蚊虫密度高峰在7-9月。
2.蚊虫的生态特点
蚊虫属完全变态昆虫,世代经历卵、幼虫、蛹及成蚊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必须在水生环境完成。完成一个生命周期一般需要7-10天左右,活动范围一般局限在孳生地周围。
3.蚊虫的孳生地
蚊虫能孳生在任何有积水的容器和有水的地方,主要有沟、渠、塘、水田、污水坑、下水道井、缸、盆、罐、废旧轮胎、树洞等。
二、防制范围灭蚊范围
为人群密集生活工作及有可能发生蚊媒传染病的相关地区。灭蚊重点区域为机关单位、居民区、垃圾临时堆放处,公园绿地、建筑工地、农村地区猪圈、马圈等场所,以及户外积水、河流、沟渠、下水道、水池、水塘等水体。
三、防制原则
从蚊虫和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整体观念出发,根据标本兼治而以治本为主,以及有效、经济、简便、安全和对环境无害化的原则,综合采取环境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或其他有效手段,把蚊虫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四、防制措施
(一)室内及公共场所
室内和公共场所提倡物理灭蚊措施,辅以化学防制。
1、人工捕打。发动群众人人动手,经常捕打。在有防蚊设备的房屋,飞入室内的蚊虫较少,只要坚持捕打即可随时消灭,一般不必使用杀虫药物。捕打工具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如蚊拍、电蚊拍等。
2、蚊香:住室、酒店、宾馆可安装捕蚊灯、点燃蚊香、电热蚊香片驱避蚊虫。
3、驱避剂:户外活动时,应在脸、颈、手等裸露部位涂搽驱蚊花露水等驱避剂防蚊。
4、蚊帐:在乙脑流行季节,提倡在晚间休息时使用蚊帐防蚊,它可以有效减少蚊虫晚间对人的叮咬的机会。
5、纱门纱窗:有条件时,应安装纱门纱窗。
6、个人防护。傍晚外出尽量穿着长衣长裤,减少蚊虫叮咬机会。
(二)室外环境
室外环境提倡以消除蚊虫滋生环境,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为主,重点采取清理居住区附近垃圾、填平积水坑等措施,不建议大规模喷洒杀虫剂。
1、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在乙脑流行期间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以消灭蚊虫孳生地、综合整治环境卫生为重点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积极采取灭蚊防蚊措施,降低蚊虫密度。切断传播途径,是防止乙脑疫情的发生和扩散的重要方法。环境综合治理应以居民居住区、村落居住区周边为主。
2、污水塘的处理。
污水塘的处理,可采用发动群众采取下列“五字”措施:
(1)填:有计划地把不使用的污水坑、沟浜、池塘、洼地全部填平。
(2)疏:对仍须保留的或一时不能填掉的污水坑、沟渠,应有计划地疏浚。
(3)盖:对下水道井口、污水缸、渗水井要加盖或设“防蚊隔”,使蚊虫不能入内孳生繁殖。
(4)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顿环境卫生,整修道路、疏通沟渠、铲除杂草、填平坑洼、改明沟为暗沟。
(5)冲:灌溉水渠可安装闸门,定时放水冲走幼虫。
3、小型积水的处理方法
(1)翻缸倒罐:发动群众人人动手,把凡是不用而能积存雨水的器皿都要彻底清除或倒扣过来。对尚在使用的缸、桶、坛、罐、须加盖封闭,防止成蚊飞入产卵。要特别注意人房、猪圈、马厩、工厂周围的破旧器皿,勿使积水。
(2)堵塞树洞、填平石穴和洼坑;这些地方容易积水,且易被忽视。应以泥土、砖石、石灰等堵塞。
(3)水桶、水缸、水井须加盖或在夏秋季定时换水清缸。换水时必须刷洗缸底,以免遗留蚊卵或幼虫。或向水中加入机油或缓释剂型杀虫剂。
4、大型静水的处理
此类孳生地极为广泛,面积较大,可以采取以下管理措施:主要有铲除岸边杂草,疏通沟渠,养鱼等办法。
(三)化学防制
1、难以消除的积水可采用杀虫剂倍硫磷或敌敌畏喷洒杀灭蚊幼虫(具体使用方法参考说明书)。
2、室内可采用拟除虫菊酯类药物:可采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2.5%凯素灵(敌杀死)1:100用水稀释。10%都灭悬浮剂1:150用水稀释。拟除菊酯类杀虫剂,对家禽类及水生动物高毒,使用过程中应注意。
3、使用方法:用滞留喷洒的方法将杀虫剂用喷雾器均匀喷洒于蚊虫停歇和滞留的地方,重点处理的区域是猪圈、马圈、牛圈等畜厩及周围环境。
4、个人防护:
(1)施药时不可饮食或抽烟;
(2)施药完毕后,施药者应彻底清洗;
(3)如药液溅于皮肤,立即用冷水加肥皂清洗;
(4)如误服,立即请医生予以对症治疗;
(5)菊酯类药物对水栖动物有毒,需避免污染河沟、水道及池塘;
(6)如喷液高度超过肩部,或接触高浓度的药液,应带口罩,橡胶手套,长衣袖外衣;
(7)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药瓶外的说明。